世界閱讀日
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偷

竊國者為王,竊小者為偷

  • 定價:249
  • 優惠價:92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199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p.弒父篡位的隋煬帝、玄武門之變的唐太宗; ,br>杯酒釋兵權的趙匡胤、滅宋建元的忽必烈……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歷史上政權爭奪中的一項永恆的法則。

  李白詩云:「秦王掃六合,虎勢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戰國哲學家詹何說:「見義勇為真漢子,莫以成敗論英雄。」可見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自古就是見仁見智。時至今日,以成敗論英雄早已不是一種方法,一種標準,而是一種價值,存在於現今的時代。
誰掌權,誰就有解釋歷史的權力!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是中國歷史上政權爭奪中的一項永恆的法則。不管出身市井無賴還是地痞流氓,無論是用什麼最卑鄙無恥的手段(例如假傳聖旨、武力逼宮……),一旦得到政權,馬上就成為一國之君。這還不夠,為了保證自己從別人手上奪來的江山不再被人奪去,必須將角逐王位者置於死地。同時,這個法則又將爭奪政權失敗的一方強制定性,歸到叛賊、敗寇一類,不管他們過去是否有顯赫家世、甚至原來也擁有貴族血統,為置他們於死地提供了理論依據。千百年來,在這項法則的支配下,上演了一齣又一齣的「黃袍加身日,家破人亡時」的歷史故事。在中國歷史上,只要和權力有關的事,就能適用「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法則。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個法則並受到它的影響,對當權者表現出崇敬和順從,即使他是個懦夫或流氓;對失權者表現出蔑視與不屑,即使他是被妒忌或受排擠。當權者深知這項法則,所以利用權力拚命為自己謀取私利,並千方百計的設法保住手中的權力, 因為他們知道,失去權力就要淪為「寇」,進而失去一切。

  在一場王位爭奪戰當中,任誰也可以是正義的一方,只不過看誰是最後的勝利者,歷史只會為王者歌功頌德,叛軍或是義軍只是看結果而定。一旦勝負分曉,從此大勢底定,勝者君臨天下、叱吒風雲;敗者行臣民之禮,宣示效忠。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哪有甚麼正義可言!

  唐朝初年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以伏兵殺死自己的兄弟,取得皇位,締造貞觀盛世,但不管是當時還是現今,千百年來,有誰看到「玄武門之變」的「陰謀」,責備李世民的過錯呢?還不都是一味的讚頌他。因為,李世民勝利了,他就代表正義、代表真理。

  正義是什麼?真理是什麼?「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法則,是歷史給我們的答案,你還不懂嗎?

作者簡介

冷成金

  男,1962年生,文學博士,大學中文系教授。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期間任韓國韓瑞大學客座教授。李清照辛棄疾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和傳統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有:《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文學與文化的張力》、《中國古代文學史(唐宋部分)》、《隱士與解脫》、《古道酣歌》……等。

  主要論文有:《從〈東坡易傳〉看蘇軾文藝思想的基本特徵——兼與朱熹文藝思想相比較》、《唐宋意識形態的嬗變與宋詞繁榮的文化動因》、《中國文學的文化思考》、《試論唐、宋古文運動的成因及特質》、《中國古代散文中「文」、「道」觀念演變之考辨》、《論原始儒家的倫理思想對於建構普世倫理的意義》、《試論「三蘇」蜀學的思想特徵》、《蘇軾的山水詩與自然詩化的走向》、《走出自然——從蘇軾的山水詩看自然詩化的走向及其意義》、《對傳統士大夫人格的超越——論蘇軾黃州時期的思想與實踐》、《論蘇軾嶺海時期的思想與實踐》……等。

 

目錄

前言: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

政治與道德
  政治與道德應該是什麼關係?也許有人認為道德應該服從政治,也許有人認為政治應該服從道德。

以臣代君
  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沒有萬年不變的江山。周朝再長也不過七百年,中間還多半是有名無實的空架子,天子跟著諸侯的身後轉。

強權就是真理?
  《莊子》上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意思是說,盜竊衣鉤這樣小東西的人要被誅殺,而盜竊國家的大盜卻要當諸侯,仁義道德在哪裡呢?仁義道德在諸侯當權者那裡。說穿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強權即真理。

德行與政治
  什麼樣的政治是好的政治?或者說評價政治的標準是什麼?乍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很艱深,其實並不是如此深奧,如果,是從我們的親身感受出發來理解政治,也許會變得很簡單。

別急著當皇帝

  縱橫家的產生有其漫長的歷史過程。《漢書?藝文志》稱:「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狡兔未死,走狗即烹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更有甚者,狡兔未死,走狗即烹,統治者之刻薄寡恩,由此可見一斑。

古今成功第一義
  知人善任,是為君之道;會辦事,是為臣之道。鼓不發出五音,卻成為五音的統帥。掌握變通之道的人,不去做下屬負責的事情,才能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領導者。

以退為進,終成霸主
  自古英雄出磨難,在春秋五霸中,晉文公是最獨特的一個,他即位於多事之秋,受命於危難之際,但是他能明察世事,洞燭幽微,在六十多歲時即位,於短短的幾年內就使晉國強盛,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帝王氣象
  什麼是帝王氣象?一兩句話恐怕說不清楚,但是要認真歸納,不外乎以下幾條:一是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韌的毅力,不要為一時一地的得失所迷惑;二是要有卓越的見識,即超出別人的政治遠見;三是要有識人之明和用人之術;四是要有容人之量和納賢之德。

自律與自責
  什麼是自律和他律?說得明白一點,自律就是道德與良心,他律就是法律與制度。由此看來,自律是以道德為基礎,如果不提倡道德,自律將無從談起。

忠臣與良臣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過這樣的話,意思是說那些作忠臣的讀書人十分無聊,如果皇帝不聽他的意見,這些忠臣便動不動就自殺,即所謂的「文死諫」。

趙匡胤的成功之術
  權是什麼,在封建專制社會,權是財富,是尊嚴,是欲望的滿足,是為所欲為,是一切。因而,在縱觀中國歷史之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好像要改一改,應是「人為權死,鳥為食亡」。

知人與用人
  知人是治理天下的關鍵,也是每一位領導者的頭等大事。人非聖賢,誰又有能力從事各項工作,懂得各種道理呢?

天時、地利、人和與開國帝王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天時、地利、人和」被認為是決定事情成敗的三個關鍵因素,即使在今天,如果能用正確的觀點看待,也是極有道理的。

君臣相得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官場中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有殺身滅族之禍。因此,儘管很多人熱衷名利,同時也有很多人將其視為畏途。

功成身退,天之道
  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這話真的造就出中華民族的性格。中國人做事情一般來講是不太徹底的,在官場上,多信奉「功成身退」,在戰場上,又講究「窮寇勿追」,在商場上,往往喜歡「見好就收」,可謂深得中庸之道。

忠謹之道
  為人臣者有三忌:一是功高震主;二是權大欺主;三是才大壓主。據說,這是無數人宦海生涯的經驗總結,誰若犯了這「三忌」,重則身首異處,甚至全族覆滅,輕則削職為民,困頓終生。

誠諫
  在唐朝,李泌是一位奇人,他既當過隱士,又當過宰相,在風雲激盪的唐朝中葉,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實屬難能可貴。

由明君到昏君
  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中國皇帝的一個典型,一個由明君到昏君轉變的典型。歐陽修專門寫《五代伶官傳序》,論述後唐興起與滅亡的原因,認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指的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先是繼承先人的遺志,滅了燕國、後梁,……

政治與陰謀
  中國歷史上的「謎」實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將相導演,發生在宮廷裡的「謎」。這些「謎」,與其說是謎,倒不如說是陰謀。

一言定生死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在人際關係和政治問題上,尤其如此。

智大莫過知人
  《孫子兵法》裡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真可謂是古往今來戰爭經驗的精粹。

人格與官位
  按理說,人格與官格是統一的,意思是說,人格越高尚,官格也就越高尚,官也就做得越大。然而,在傳統社會裡偏偏不是這樣,相反的情況倒是經常出現,越是無恥,官就做得越大,越是清廉正直,就越是沉淪下僚。

外寧必有內憂
  俗話說:外寧必有內憂。意思是說一個國家如果外部安定了,朝廷內部就要出問題,如果外部總有敵人的侵擾或是在邊境上總是發生事情,朝廷內部也許就會安定一些。

玩欲火而自焚
  在儒家傳統的修身理論中,非常強調兩點:一是「慎」,一是「獨」。所謂「慎」,就是要謹慎小心,「獨」就是要人們在獨處的時候節制自己,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以成敗論英雄
  司馬遷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何也?就是因為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在《史記》中,劉邦雖然成功了,但還是流氓;項羽雖然失敗了,仍不失為蓋世英雄。

內聖即可外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就是長子繼承制。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完全是為了維護當時的封建秩序而形成的習慣,根本不是從治國治民的角度去考慮。

黑暗時代的「青天」
  如果遇到冤屈,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碰上一位青天大老爺,替自己伸冤鳴屈,這是一般的心理。

官場「長樂老」
  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一批「明君」、「賢相」,確實有很多正直的官吏在為民請命,在憂國憂民,確實有很多士大夫為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發展而嘔心瀝血,甚至殞身不恤……

治亂世要緩急相濟
  古代的開國帝王大都是在亂世中即位的,治理亂世,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則容易激出變故,太慢則無異於縱容,也容易給心懷二意的人製造機會,因此,治理亂世應該緩急相濟。

做大事要有大決斷
  當斷不斷,自取其亂,是許多有志之士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談,這個經驗絕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用無數的鮮血和頭顱換來的。

假仁假義登皇位
  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就有立皇儲的習慣,即皇帝在位時先立下太子,有的太子很年輕,甚至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因此,很多這樣的太子當了皇帝之後並不成功,成了昏君、庸君。當然,這也引發另一個問題……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俗語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都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正是這個意思。

知君與知國
  君主選擇臣下難,臣下選擇君主就更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就說盡這個意思。

官場的逆向思維
  官場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如果不善於溜鬚拍馬,不善於阿諛逢迎,恐怕很難升官。然而,如果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也是同樣的效果。

 

前言: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

政治與道德
  政治與道德應該是什麼關係?也許有人認為道德應該服從政治,也許有人認為政治應該服從道德。

以臣代君
  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沒有萬年不變的江山。周朝再長也不過七百年,中間還多半是有名無實的空架子,天子跟著諸侯的身後轉。

強權就是真理?
  《莊子》上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諸侯之門,仁義存焉」。意思是說,盜竊衣鉤這樣小東西的人要被誅殺,而盜竊國家的大盜卻要當諸侯,仁義道德在哪裡呢?仁義道德在諸侯當權者那裡。說穿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強權即真理。

德行與政治
  什麼樣的政治是好的政治?或者說評價政治的標準是什麼?乍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很艱深,其實並不是如此深奧,如果,是從我們的親身感受出發來理解政治,也許會變得很簡單。

別急著當皇帝

  縱橫家的產生有其漫長的歷史過程。《漢書?藝文志》稱:「縱橫家者流,蓋出於行人之官。

狡兔未死,走狗即烹
  中國有一句古語,叫做「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更有甚者,狡兔未死,走狗即烹,統治者之刻薄寡恩,由此可見一斑。

古今成功第一義
  知人善任,是為君之道;會辦事,是為臣之道。鼓不發出五音,卻成為五音的統帥。掌握變通之道的人,不去做下屬負責的事情,才能成為一個國家、一個企業的領導者。

以退為進,終成霸主
  自古英雄出磨難,在春秋五霸中,晉文公是最獨特的一個,他即位於多事之秋,受命於危難之際,但是他能明察世事,洞燭幽微,在六十多歲時即位,於短短的幾年內就使晉國強盛,成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帝王氣象
  什麼是帝王氣象?一兩句話恐怕說不清楚,但是要認真歸納,不外乎以下幾條:一是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韌的毅力,不要為一時一地的得失所迷惑;二是要有卓越的見識,即超出別人的政治遠見;三是要有識人之明和用人之術;四是要有容人之量和納賢之德。

自律與自責
  什麼是自律和他律?說得明白一點,自律就是道德與良心,他律就是法律與制度。由此看來,自律是以道德為基礎,如果不提倡道德,自律將無從談起。

忠臣與良臣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過這樣的話,意思是說那些作忠臣的讀書人十分無聊,如果皇帝不聽他的意見,這些忠臣便動不動就自殺,即所謂的「文死諫」。

趙匡胤的成功之術
  權是什麼,在封建專制社會,權是財富,是尊嚴,是欲望的滿足,是為所欲為,是一切。因而,在縱觀中國歷史之後,「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話好像要改一改,應是「人為權死,鳥為食亡」。

知人與用人
  知人是治理天下的關鍵,也是每一位領導者的頭等大事。人非聖賢,誰又有能力從事各項工作,懂得各種道理呢?

天時、地利、人和與開國帝王
  在中國古老的傳統中,「天時、地利、人和」被認為是決定事情成敗的三個關鍵因素,即使在今天,如果能用正確的觀點看待,也是極有道理的。

君臣相得
  古人常說伴君如伴虎,官場中危機四伏,稍有不慎,便有殺身滅族之禍。因此,儘管很多人熱衷名利,同時也有很多人將其視為畏途。

功成身退,天之道
  老子曰:「功成身退,天之道。」這話真的造就出中華民族的性格。中國人做事情一般來講是不太徹底的,在官場上,多信奉「功成身退」,在戰場上,又講究「窮寇勿追」,在商場上,往往喜歡「見好就收」,可謂深得中庸之道。

忠謹之道
  為人臣者有三忌:一是功高震主;二是權大欺主;三是才大壓主。據說,這是無數人宦海生涯的經驗總結,誰若犯了這「三忌」,重則身首異處,甚至全族覆滅,輕則削職為民,困頓終生。

誠諫
  在唐朝,李泌是一位奇人,他既當過隱士,又當過宰相,在風雲激盪的唐朝中葉,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實屬難能可貴。

由明君到昏君
  後唐莊宗李存勖是中國皇帝的一個典型,一個由明君到昏君轉變的典型。歐陽修專門寫《五代伶官傳序》,論述後唐興起與滅亡的原因,認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指的就是後唐莊宗李存勖先是繼承先人的遺志,滅了燕國、後梁,……

政治與陰謀
  中國歷史上的「謎」實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將相導演,發生在宮廷裡的「謎」。這些「謎」,與其說是謎,倒不如說是陰謀。

一言定生死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來,具有截然不同的含義,在人際關係和政治問題上,尤其如此。

智大莫過知人
  《孫子兵法》裡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真可謂是古往今來戰爭經驗的精粹。

人格與官位
  按理說,人格與官格是統一的,意思是說,人格越高尚,官格也就越高尚,官也就做得越大。然而,在傳統社會裡偏偏不是這樣,相反的情況倒是經常出現,越是無恥,官就做得越大,越是清廉正直,就越是沉淪下僚。

外寧必有內憂
  俗話說:外寧必有內憂。意思是說一個國家如果外部安定了,朝廷內部就要出問題,如果外部總有敵人的侵擾或是在邊境上總是發生事情,朝廷內部也許就會安定一些。

玩欲火而自焚
  在儒家傳統的修身理論中,非常強調兩點:一是「慎」,一是「獨」。所謂「慎」,就是要謹慎小心,「獨」就是要人們在獨處的時候節制自己,不要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以成敗論英雄
  司馬遷恐怕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何也?就是因為他「不以成敗論英雄」。在《史記》中,劉邦雖然成功了,但還是流氓;項羽雖然失敗了,仍不失為蓋世英雄。

內聖即可外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條不成文的法則,就是長子繼承制。其實,大家都知道,這完全是為了維護當時的封建秩序而形成的習慣,根本不是從治國治民的角度去考慮。

黑暗時代的「青天」
  如果遇到冤屈,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碰上一位青天大老爺,替自己伸冤鳴屈,這是一般的心理。

官場「長樂老」
  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一批「明君」、「賢相」,確實有很多正直的官吏在為民請命,在憂國憂民,確實有很多士大夫為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發展而嘔心瀝血,甚至殞身不恤……

治亂世要緩急相濟
  古代的開國帝王大都是在亂世中即位的,治理亂世,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快則容易激出變故,太慢則無異於縱容,也容易給心懷二意的人製造機會,因此,治理亂世應該緩急相濟。

做大事要有大決斷
  當斷不斷,自取其亂,是許多有志之士在經歷無數次的失敗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談,這個經驗絕不是隨便說說,而是用無數的鮮血和頭顱換來的。

假仁假義登皇位
  在中國歷史上,自古以來就有立皇儲的習慣,即皇帝在位時先立下太子,有的太子很年輕,甚至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因此,很多這樣的太子當了皇帝之後並不成功,成了昏君、庸君。當然,這也引發另一個問題……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俗語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意思都是說人在權勢、機會不如別人的時候,不能不低頭退讓,所謂「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正是這個意思。

知君與知國
  君主選擇臣下難,臣下選擇君主就更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就說盡這個意思。

官場的逆向思維
  官場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如果不善於溜鬚拍馬,不善於阿諛逢迎,恐怕很難升官。然而,如果拍馬屁拍到了馬腳上,也是同樣的效果。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011831
  • 叢書系列:品歷史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3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時報全書系
  • 華文創作展
  • 東立GoodBuy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