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不老的精神

不老的精神

  • 定價:280
  • 優惠價:925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到了老年,難免像母親那樣動輒埋怨:「沒啥用的老爺子只會製造麻煩,而且,親朋好友都先走一步了,乾脆死了算了!」

  「那麼,就今天死吧!」我說道。

  「不,今天還不行。」老人回答。為什麼?

  「因為媳婦今天買了羊栖菜,等吃完後再死吧。」老人的心理其實對生命仍有眷戀啊。

  肉體的「年老」不可避免,但精神的「不老」可以長存。在逐漸走向高齡化的現代社會中,如何思考老年、面對老年、享受老年?本書作者以八十多年的親身體驗,配以詼諧灑脫的文筆,帶您一窺「不老」的人生境界。

本書特色

  本書不只教導老年後的物質生活,更是對老年生活的心裡建設。不只老年人該讀,正值青壯年的人們也該看。

  台灣與日本皆朝向高齡化社會發展,從日本的經驗中學習,可作為對未來規劃的借鏡。

  本書作者為日本文壇重量級作家,其文字的灑脫洗練,也是一場心靈饗宴。

作者簡介

三浦朱門

  作家。1926年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院語文學系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院任教時,加入第十五次《新思潮》雜誌,1951年,以《冥府山水圖》在文壇嶄露頭角。與遠藤周作、小島信夫、安岡章太郎、吉行淳之介等被稱為文壇第三新人。1967年,以《箱庭》獲得新潮文學獎。1982年,以《武藏野Indian》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1985 ~ 1986年擔任文化廳長官。1999年,獲第十四屆產經正論大獎,被選為文化功勞者。曾任日本文藝協會理事長等職務,現在擔任日本藝術學院院長、民間廣播教育協會會長。妻子為作家曾野綾子,夫婦皆以天主教徒聞名。

  主要著作有《以文學解開憂鬱》(青萌堂)、『我的老年 伴侶的老年』、《後五十歲的人生力》、《人生的終結法》(海龍社)、《近朱者赤》、《妻子的屁》、《想看雙親與教師的臉!》(扶桑社)、《徹底檢視全「歷史教科書」》(小學館)等。

譯者簡介

黃靖宇

  專業日文翻譯,也從事日語相關教學。熱愛自由與旅行,目前以成為自由旅遊作家為人生目標。

 

目錄

推薦序1 閱讀,不老的精神 井上謙
推薦序2 甘之如飴的幸福 葉綠娜
推薦序3 開發你的第二人生吧! 林向愷

前言 靈魂,會老嗎?
死亡是怎麼回事?
生存的價值
「年老」與「衰弱」之不同
試著重新思考
如何創造老年的未來

1. 反叛社會的老年學——緬懷「回憶」是年老的開始
對未來毫無渴望的人們
老年終究會來臨
我恐懼的是精神上的衰老

2. 誰決定你是老人?——成長與衰老的區別
年輕人也會衰老
人重複著老化與成長
隨年齡增長,人的肉體會衰老
思考「老年人的性」,就一目瞭然

3. 圓熟的樂天主義——人要活到幾歲,才算幸福?
青春,到幾歲為止?
文明論所賦予的「第二人生」
人比動物晚熟
人是被文明訓練出來的
現代人的成熟從五十歲開始

4. 遺忘年老的技術——人生有兩次巔峰期
成人與年輕人透視美女的眼力
成熟者之不同
不成葡萄酒,反成葡萄乾的美好人生

5. 老成生存方式的奧妙——活用肉體之衰萎與精神之成長
人的精神具有了不起的潛力
何謂年輕?
學校成績潛在的效果
中年以後開發的能力,令人敬重

6.成為人生勝利者的老年力——你能創造奇蹟嗎?
成功者的年齡
公司人的後半生
取得博士學位,卻沒有工作、缺乏才能
人生自此是分水嶺

7. 退休後,身為隱者的開朗——不老的精神
為錢或為生存的價值?
打工式隱居生活之愉悅
為嗜好而活的孤高力
我具備的職場教養與至福的自由

8. 老友們的健康學——身體之不適與醫學
每個人都會生病
美國健康老人的秘密
國家之潛力與不宜忘卻的老人力

9. 往生前,能爽快地活嗎?——老年的明日
機器人無法仿效的男人家事
男人最後的生存價值為何?
即使毫無意義的節目,也能創造未來
老人的生活,是收看毫無意義的電視節目

結語 老人是尚未成熟之人
在各種惡行中,老人也有份嗎?
癡呆,也是一種幸福

 

推薦序1
閱讀,不老的精神
井上謙 (自由撰述、日本NHK講座教授)

  「人生是一場邂逅。」日本文藝評論家龜井勝一郎如此說過。人確實為了自覺「自身的存在」,經常會透過與他人的接觸或者因邂逅了一本書,而獲得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三浦先生的《不老的精神》就是這種好書。對年踰八十歲的我而言,這本書給了我強烈的刺激與激勵,且賦予未來一個相當快慰的指引。首先,要感謝介紹了這本書的譯者。

  早稻田大學有座著名的大隈講堂。講堂高一百二十五尺(約三十八公尺),是在大學創立四十五周年(一九二七)之際,為紀念創校者大隈重信而建立。講堂丈高係因大隈所說:「人的壽命當有一百二十五歲。」而來。他曾表示,如果保養得當,人理應能活到一百二十五歲。日本的細菌學者野口英世因慕名前來拜訪大隈之時,也曾當面表示:「如果遵守生理上的養生法則,人的確可以活到那個歲數。」大隈聞言為之大喜。

  後來,野口在研究黃熱病時受到感染,於五十二歲去世。另一方面,大隈勵行早睡早起,且多食味道淡泊的魚與蔬菜,早餐固定喝牛奶,結果活到八十五歲。以當時而言,能活到算是長壽的年齡,也許即緣於他遵循了健康的養生法之故。

  另外,孔子的《論語》也是內容紮實的人生訓誨。例如,「四十而不惑」(為政第二)。至於人該如何配合年齡做出合宜之行動,其目標則以「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作為終結。孔子於五十二歲去世。

  無論是大隈或孔子,都彰顯了長壽者的理想型態。目前日本的平均壽命,男性八十歲、女性八十六歲,早已超越了論語的時代。因此,大隈的理想可說絕非夢想。當然,這與社會的背景習習相關,例如,和平、經濟成長、進步的醫療技術等。另一方面,高齡者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少子化的情況卻日趨嚴重。這種人口年齡不均衡的現象,終於導致社會問題的發生,例如,老人退休金問題、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對應老年政策的擬定等。其中,最受矚目的話題即老年的照護。例如,如何面對老年?老後如何歡度愉快的生活?報紙與電視更火上加油,大肆宣傳豪華的老人照護中心與老人院等。

  各個不同年齡階層究竟如何看待這個現實?人有榮枯盛衰、月有陰晴圓缺,此為世間之常情。國家與民族雖各有不同,且貧富亦有差距,但是,人卻都平等地必須面臨生命之終結。若能如此設想,則當自覺生命之有限,湧現出希望度過慈愛、無悔的壽命,此謂人類的睿智。為了做到這一點,宜及早對平均壽命年齡之前的生命,以及如何度過豐富的老年,擬定人生的規劃。因此,有無這種準備,勢將清楚地界定老年人生的明與暗。

  本書不僅正視了這個沉重的主題,且列舉日常生活所遇為例,並穿插國內外的見聞,帶著幽默的口氣,為引導人們輕快地度過老年而寫。可說是一部格局寬大、內容充實的老年福音書。

  本書的特色在於結構完整,且各章節的內容貼近生活化,讀來親近有趣。〈前言〉的標題是「靈魂,會老嗎?」全書主題圍繞著「年老」所觸及的各種問題,並提出因應對策。章節之主題與內容,全部根據現實生活取材,令人感同身受。文後的要約,有反芻讀後感的效果,甚具啟發。最後一章,提及「老人是尚未成熟的人」。透過作者的體驗,對老人特質中的優點與缺點做了介紹。最後以「老人是常被年輕人嫌棄,卻又受其傾慕的矛盾物種。」作為終結。

  一言以蔽之,本書相當具體地告示年長者理應、且該如何做,才能成為讓年輕人傾慕的對象。是一本具備文學色彩的老人學入門書。

  要約本書的主要九個主題後,即為:(1)老年的開始。(2)老人的定義。(3)生命的內容。(4)人生的巔峰期。(5)肉體與精神的問題。(6)何謂人生的勝利。(7)不老的精

  每一項主題皆自作者的立場(八十三歲)帶出,亦即以身為作家、教師、家庭人(丈夫)、男性、老人等身份,以多重的視線、多彩且有趣的內容,吸引人一口氣讀完。令人掩卷後,不免生出與自己的人生重疊之想:「那麼,我該如何度過八十歲以後的人生?」作者的生活方式時而令人欣羨,又時而受其刺激,對其所言及其處世方法產生共鳴,產生一種與好書(同好)邂逅的快感。

  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於針對「老年」這個問題,非以陰暗深沉的視點捕捉,亦非採取古怪的說教方式,而是運用「面臨老境,也很愉悅」的陽光式觸感談論,令人激賞。另外,以發自男性內心之感懷(若有女性的立場則更完美)踏實地陳述,且帶著一股威武不可屈的清爽感予以規範,亦為本書的魅力。

  書中經常觸及作家夫人曾野綾子。作者時而以慰勞的語氣談及,時而不留情面地予以批評。但是,無論如何地表現,都感受得到三浦先生湧自內心敬愛妻子的溫柔。八十三歲的三浦先生,與小他五歲的同業伴侶結縭至今,可說其夫人曾野女士的功勞不小。譯者曾表示,由於翻譯了曾野夫人談及「愛」的書之後,好奇地想知道夫人所愛的三浦先生對「愛」如何解釋?所以,才想著手翻譯三浦的書,試圖從中找尋答案。但是,在讀了本書後,卻意外地發現三浦也想知道曾野夫人對「愛」如何定義,這一點,讓人對作者駑鈍的一面忍俊不噤。

  讀完本書後,深切地感受到為了爽快地度過「老年的明日」,第一件要事是「維持健康」,接著是「適度地勞動」與「好奇心」,以及擁有說話的對象(伴侶、朋友)及適度的經濟能力。作者在〈前言〉提及,八十八歲的老母雖臥病在床,但是還想煮「羊栖菜」,等吃完後再往生。這一段文字最能表現出《不老的精神》的核心。此意謂即使辭世以前,那種「想要……」的生存意願很重要。而且,別人希望你活著,且希望你活得健康、有元氣,這些都是讓人活下去的理由。換言之,活著的價值是有夢、有期待,而且也讓別人活得有勁、充實,是一種相當尊貴的「精神」。大隈重信活到八十五歲、孔子存活於亂世五十二年,皆因其擁有極大的「生存的價值」之故。。

  本書不僅觸及許多生存價值的實例,且讓別人各自自由地探索其生存的價值,此無非亦是一種令人激賞的「生存的價值」。

  最後,選擇書中兩、三句我所喜歡、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作為結語。

  ——因為身體出問題,還不足以稱作病人。只要能以社會人或家庭人的身份確實地生活,就算健康。生活中以應付疾病為主的才是病人。

  ——所謂不健康,意指,沒有未來的目標,僅活在緬懷過去的老人,就算他肉體上沒有什麼大障礙,也不算是個健康的老人。

  ——要對未來有所期待。只不過,未來並非別人賦予,必須由自己創造。例如,升學、找到理想的工作,這些全都是為了讓自己的夢想得以實現之故。

推薦序2
甘之如飴的幸福
葉綠娜 (鋼琴演奏家,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

  當玉山社魏淑貞女士要我為三浦朱門《不老的精神》寫推薦序時,直覺反應於腦中的念頭是:「難道我已經步入老年而不自覺嗎?」不過再思考時,似乎,這真是每人遲早必須面對的課題,能夠儘早暸解未嘗不是件好事。回想年輕時總希望別人把自己看老一點,可是等真正接近「老年」時,卻又希望至少在別人眼裡能夠年輕。而這也正是這位高齡八十三歲作者,以第一人稱寫作此書之意義,「老」只是年紀大,它可以不代表衰弱。而且最重要的是,精神能夠在中年後仍然繼續成長而不老。

  在真實人生中,我看過許多超過八十歲甚至九十多歲的鋼琴家們,都仍然活躍於舞台上,如波蘭裔美籍的Mieczysaw Horszowski (1892~1993) 一直公開演出至將近一百歲,而且直到過世前一星期都還在教學。其他鋼琴家們如Rubinstein, Horowitz, Serkin, Arrau……,都演奏到八十歲以上,而且音樂內涵都隨著歲月而更成熟。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從四、五歲開始,就一直不間斷地每天從事同樣的事情——彈琴,早已融於生命中了,如同走路,吃飯。這些老鋼琴家們,被視為人世珍寶,就如三浦朱門的比喻,都是超級甜美的葡萄乾。

  可是似乎,在現實生活中有更多因老年而困苦孤寂,毫無行動能力的例子。而許多作家充滿想像力,筆下描述的「老人」,更讓我對老年心生畏懼,害怕有如莎士比亞《李爾王》般的際遇,或是成為像巴爾札克《高老頭》那樣尖酸刻薄的吝嗇鬼,最好也不要遇見一個像杜斯妥也夫斯基《卡拉馬佐夫兄弟們》裡惹人厭的老卡拉馬佐夫……。

  多少年來一直讓我感到恐慌的,還有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對老伯爵夫人的描述:「……已六十多了,她一頭白髮……臉上佈滿皺紋……上唇癟著,雙目無神……」所幸,足以安慰的是,今天,在這「文明社會」中,許多六十多歲「熟女」的模樣,都早不是這樣了!

  可是接下來的描述:「……她(老伯爵夫人)覺得自己在這世界上,是個被遺忘的人,活著沒有任何目的和意義。……」這似乎道盡了古今中外許多老人的心境。

  日本是世界上有著最多長壽老人的社會,也因此有許多面對獨特高齡文化傳統的經驗。一九二六年出生,八十三歲的日本藝術院院長,著名女作家曾野綾子丈夫的三浦朱門,以日本式的單純美學與人生哲理,在二○○九年寫下了《不老的精神》一書,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比喻,幽默的筆觸,生活化的敘述,像鄰家老歐吉桑一樣道出自身經驗,他想要達到的,是以同理心給予老人正面的鼓勵,並同時以精神性的積極面對老年,自然接納生命中各種老化現象,讓人們不要害怕老年。

  誠如書名「不老的精神」,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的是:「精神不同於肉體的成長與死亡,人的精神在中年之後,在相當長的期間內,仍能繼續成長……而年輕時的體驗,也會隨著時日以完全不同的形式,更深刻的形態重新被建構。靈魂足以決定人的一生、創造他的一生……靈魂的存在,事實上支配著人的一生。至於肉體衰萎,只要個人對自己的弱點自覺,然後找出與其妥協的活路,處理應對成功,就稱得上是健康的人。相反的,不瞭解身體有那些問題的人,就算沒有病痛,從某方面看來也算是「不健康」的。而且,在生活中以應付疾病為主的才是真正的病人。」

  作者對走近人生終點的老人有許多鼓勵:「不要失去對未來的期待,未來不是別人給你,而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即使是一頓簡單的早餐,也是在規劃自己的未來……看著毫無意義的電視節目,也能創造未來……」是啊!三浦朱門要告訴你我的就是,活著就是美好,當「老年」到臨時,只要卸下自我,就算是癡呆了,那就甘之如飴坦然接受吧,或許癡呆也是一種幸福啊!

推薦序3
開發你的第二人生吧!
林向愷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經濟專欄作家)

  收到出版社寄來三浦朱門《不老的精神》的稿件,初看書名心想:「大概又是教退休族如何享受退休人生。」看完才知,它是教尚未退休的上班族如何預約快樂的退休生活。退休生活是否有意義就看得生存的價值何在。當作者高齡母親整天嚷著「親朋好友都先走一步,乾脆死了算了!」兒子答的也妙:「那就今天死吧!」豈知,母親卻說:「今天還不行,因為媳婦買了羊栖菜,吃完後再死。」作者認為只要對生命仍有眷戀,縱使只想把羊栖菜煮得很好吃,吃後再死,也是一種生存的價值。活著是為了明天有更多的事要完成,他一點也不消極,值得體會。

  隨著年紀,身體出現的障礙愈來愈多,活著就要面對「老」。我認為這本書最具閱讀價值的部分,就在於作者以深刻觀察及優雅文筆,告訴我們如何面對「老」,以及如何開發第二人生以忘「老」。中年之前,作者對「老」的想法與年輕人相同,當作者成為老人之後,才知道老人也有老人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人即使在某方面能力喪失未來性,但是,只要另外開發新的能力,就不算老。

  年老後,什麼是健康?作者認為,身體出問題,還不足以稱作病人;生活中以應付疾病為主的才是病人。與此相較,身體完全沒有問題,又不願瞭解那些身體有問題者的生活,這種人才是「不健康」的。至於人如何才稱得上「健康」?作者認為:對自己身體的弱點要有所自覺,然後找出與之妥協的活路。醫生的協助固然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如何處理自己的疾病與身體上的弱點,而且處理或應對成功者,就稱得上是健康的人。

  年老之後,作者開始做家事,即使是準備一頓簡單的早餐,作者也認為算是在規劃自己的未來;只要還有未來,才能每天忙碌地過,且毫不在意身體的障礙而活著,這才是真正的健康。相對的,沒有未來的目標,僅活在緬懷過去的老人,就算他在身體上沒有什麼大障礙,也不算是個健康的老人,因為他們等待的不是度過今日,而是等待一生落幕的時刻。對未來的期待,只有「死」。

  如何面對「老」又能忘「老」呢?作者以葡萄可生食又可釀製葡萄酒為喻說明及早開發第二人生是忘「老」最好的方法。我認為這是本書中最具哲理的探討。人的成長,若以植物比擬,可將二十來歲的男女譬喻為枝葉繁茂、花朵綻放時期,那的確很美。只不過那種美,僅是為了準備結成果實而已,為了將來子孫綿延,這是第一人生。

  然而,人類生命的型態非以結成果實為終結,反而還需擴展到下一個階段。換言之,正如製造出讓果實發酵的酒般,透過原本死滅已無必要的果實,留下新的意義與使命。五十歲以後,大多數的人都已從養兒育女的重擔中解脫,人生進入發酵期,這就是作者所稱第二人生。為了要使第二人生成為美酒,單靠果實還不夠。生食覺得美味的葡萄,未必就是釀製葡萄酒的優良材料。為了讓葡萄發酵良好,還需找到與葡萄相配的酵母菌。如果處理不當,葡萄會遭細菌腐蝕附著,如同人在四十歲以前,也有人可能錯失發酵的時機。即使乳酸菌相當優質,但不成酒反成醋的可能性也有。最後,作者認為,人應順著自己第一人生的土壤條件,開墾第二人生。

  退休等於恢復自由之身,也等於從長久束縛自己的服裝、習慣與思考方式當中獲得解放。所謂退休,意味過去依賴工作而活,如今卻變成必須與自己共生。是到了該側耳傾聽,你究竟想做什麼?長年,深藏內心的願望到底為何?退休後的生活,理應用來享受這一類自我開發的果實,你就從閱讀這本書開始開發你的第二人生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40174
  • 叢書系列:創造文化
  • 規格:平裝 / 252頁 / 15 x 21 x 1.2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