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風景線上

風景線上

  • 定價:250
  • 優惠價:922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1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張堃的詩不追循前人腳蹤,完全以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美學觀點另闢途徑,作品滿孕著深深感印的弱勢族群、病患殘疾、老人和社會邊緣人落寞無助的心情,而發出巨大的悲天憫人之關懷。他常採取自嘲、自我調侃的口吻,將記憶中既甜復苦、不堪言說或無法言說的鬱愁趕打出去,其嚴肅與輕鬆並置的手法,令人觸目驚心。

名人推薦

  張堃是現代主義後起思想下的詩人,其營造文字往往在平凡中出奇,無論是微不足道的題材,還是毫不顯眼的事件,他的敏銳感悟直入瞬間內裡的新語感,每每令人驚覺。尤其張堃處理時間題材,追尋逝去時間的藝術表現,已至高峯並入化境。——葉維廉(詩人、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美國聖地牙哥加州大學教授。)
  
  詩文學創作不外乎書寫土地與書寫人性兩大類,沒有土地哪有文學與沒有人性哪有文學,同行而不悖。
  詩人張堃的「堃」字,來自兩方土,或許早已注定他的詩創作偏倚在土地的書寫與懷憶。《風景線上》張望著的張堃,愁鄉又愁昔,人在美國新大陸的他,空間上愁鄉——既愁中國原鄉,又愁台灣家鄉,兩方土,雙份愁;時間上惜昔,既惜舊物,又惜故人,兩方土,雙倍惜。惜是珍惜,愁是懷憂,《風景線上》盡是深情凝視。——蕭蕭(詩人、詩論家、作家,明道大學中文系教授。)
  
  名詩人張堃詩集《風景線上》是繼《影子的重量》之後又一力作。張堃成名甚早,他的詩作一貫擅長以清淡的語言表現深沉的思維,不事繁文,而能以日常生活語言表現人生的多種面向。這本詩集諸多詩作,在旅行所見、社會關懷和人生感悟的題材上,不但能推陳出新,且更見詩人胸壑之寬闊、內容的富實,表達了對於人間的多情、對於弱勢者的關愛。——向陽(詩人、作家、文學評論家,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兼圖書館館長。)
  
  張堃的詩,充滿中年以上的生活感觸,穩定而成熟,在上下時間和左右空間的交織點上,其形成的詩作風景,為感性的色彩及理性的線條所構築,詩作的語言精煉、意象鮮明。《風景線上》這本詩集再度展現其優異的詩創作風貌。——蘇紹連(詩人、詩論家、作家,臺灣詩學季刊主編。)
  
  詩之難,難在化繁為簡。張堃近年詩作,展現了這樣的品質。豐富的人生閱歷,沒有讓他的詩變得沉重繁複,反而極簡成素直的詩句,那種在江湖歲月中淬煉而成的純真,深化了詩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他總是在時光與記憶中淘洗出一種反樸歸真的態度和力量。——李進文(詩人、詩評家、作家,聯合文學月刊總編輯。)
  
  我極喜歡張堃的短詩,他用意象顯露的俏皮,時而動人,時而驚心,那些東方式的意象,幫助讀者在眼熟的現實,找到了察知世界之美、之悲、之啞然無語的火眼金睛。——黃梵(詩人、作家、詩評家,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詩人張堃擅於精美短製,平中見奇,大致憑借意識流、通感或聯覺等手法,展開無限時空的形象跳躍的幻覺組合,不僅把自己獨特的體驗表現得維妙維肖、淋漓盡致,而且創造了漢語的現代意趣。——姜耕玉(詩人、詩評家,江蘇南京東南大學教授。)
  
  張堃的詩給我的閱讀印象,總是讓人驚喜,作品份量之重已非僅只文字的出色投射可以概括。他的詩在今昔交融的表現上,拿捏分寸極為適度、完美,堪稱上乘。晚近處理現實題材,寫得愈淡,愈不黏滯。作品中虛實相生、以虛御實的特質如前本詩集《影子的重量》所收諸篇,皆令我讀後,回味無窮、低迴不已。而今欣逢新集《風景線上》的出版,再次證明了一本令人尊敬的詩集,在於一流詩作的創作本身。——沈志方(詩人、作家,東海大學、僑光技術學院華文系專任講師。)
  
  「寫詩難,寫哲理小詩更難,寫抒情與哲理結合的小詩難上加難!」而詩人張堃的小詩卻能將抒情與哲理有機融合,既讓人有「情感的共鳴」,又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在形式上做到了精緻和精巧,在內容上做到了精心和精明。如<雨景>:「傘下的人撐起/一段灰濛的往事/匆忙走過街角又回頭/濕淋淋的記憶/斜斜落下」。他既重視「寫什麼」(內容),又重視「怎麼寫」(形式),更重視「怎麼寫好」(技巧)休戚相關;因此,由張堃錘鍊的小詩無不精品。——王珂(詩人、詩評家,南京東南大學教授。)
  
  張堃的詩,是詩藝與歲月的雙重賜予,愈至晚近,愈入精純的境地。他的詩歌發展軌迹,證明了他是一位少見的晚歲得道的詩人,而令人生發著由衷的景仰。——莊曉明(詩人、詩評家,《揚州詩歌》總編輯。)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堃


  本名張臺坤, 一九四八年出生於臺灣臺北。
  旅居美國二十多年, 目前寓居加州Tracy市。

  一九八○年加入《創世紀詩社》為同仁迄今,現任編委、顧問。美國詩藝協會 ( Poetry Society of America ) 會員。加州作家俱樂部 ( California Writers Club ) 會員。

  從事國際貿易多年,性喜旅行,試圖在每一段旅程都有新的發現,在不同的場域去透視生命,並且從中完成自我的提升。現已退休,兼職品質認證及企管咨詢顧問外,專司寫作。

  作品散見臺、港、中三地主要詩刋及各大報紙副刋, 並多次入選年度詩選與重要文學選集。曾獲《全國優秀詩人獎》、《中華文藝獎章》等。

  著有詩集《醒‧陽光流著》(1980)、《調色盤》(2007)、《影子的重量》(2012) 、《風景線上》(2016)等。

 

目錄

序一 風景線上的傾斜之歌/鴻鴻
序二 他的風景遍佈時間─張堃及其詩集《風景線上》/楊宗翰

卷一/北回歸線
老人院二帖
我擁抱過辛波斯卡
漢俑
兒童節
後山埤之惑
般若波羅蜜多的大海─秋日訪和南寺
街景
那一聲夜晚─揚州慢聽後
在逝去的鐘點裡
舊相簿
33又1/3轉黑膠唱片
黑白電影
動物標本
誤點的紙火車
一個街友的自白
稻草人
失憶症
門環
山谷回音
天堂鳥
失物招領
一段劇情
元宵燈會
幻想與堤岸上的陌生人
清明前夕
墓園一角
北回歸線
給貞貞─車過花蓮(台11線)東海岸公路
紅綠燈號誌

卷二/要命的唯美主義(小詩精選)
風景四題
窗景
霧景
雨景
雪景
椅子自述
蒲公英
要命的唯美主義
無題小詩三首
短章三題
假髮
假牙
塑膠花
湖濱散記(短詩一輯)
日出
走在松林中
湖灘漫步
濱湖公路
春雪
野雁遲歸
爵士樂的下午
梯子
螢火蟲
沙漏

卷三/落幕之後
最後一行詩句─悼鄧育昆之驟逝
人物素描五幅─現代女詩人側寫
陳育虹(1952─)
利玉芳(1952─)
夏宇(1956─)
墨韻(1956─)
隱匿(1969─)
在預感中相遇
咖啡館偶遇巴哈
落幕之後─懷詩人紀弦(1913-2013)
斜月掛八詠樓 ─在浙江金華旅次2013年春天
瘦至無形─懷詩人周夢蝶(1920-2014)

卷四/古鎮同里
江南詩抄三首
陽澄湖畔吃蟹記
古鎮同里
夜宿蘇州
車過虎門大橋
澳門詩帖
不一樣的咖啡
走在澳門的巷弄中
聖保祿砲台─Fortaleza do Monte
大三巴牌坊─Rui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an Paulo
賈梅士公園─Jardim de Luis de Camoes
涵江水鄉初晤
白塘秋月九百年
涵江老街的下午
日落寧海橋

卷五/芭蕾舞鞋
芭蕾舞鞋
化石
秘密
面具
六條通某夜
風景線上
床戲
黑色交響曲

卷六/衣索匹亞

大馬士革的黃昏─給敘利亞人民
衣索匹亞
給─烏克蘭
給─烏克蘭
夜搭港澳渡輪

後記─吟者卻在歌聲外/張堃
附錄─作者作品的相關評介(2012 – 2014)
附錄
《風景線上》名家評介
 

序一
  
風景線上的傾斜之歌⊙鴻鴻
  

  半生在台灣,半生在美國,詩人張堃從事的是國際貿易,卻從沒放棄筆耕。距離上一本詩集《影子的重量》出版不過兩年,他又完成了一本新詩集《風景線上》,創作力堪稱步入顛峰狀態。
  
  張堃有如一位吟遊詩人,所到之處,屢屢在詩中留下痕跡。而由於詩人的閱歷,這些景致在讀者眼前重現時,便都充滿了歷史感。例如他在涵江行過,眼中白塘的月亮是宋代的月亮,老街是民初的老街,而寧海橋頭又是元明的落日。除了一如古典詩人般的詠懷,當下的詩人也感官全開──走在澳門,他從苦澀的咖啡中喝到溫柔,聽見巷弄的鞋聲和公園的鴿子咕嚕聲,在砲台感受到砲管在落日下的冰冷。
  
  然而最富詩意的,其實是現代和古代的衝突,透過一些精心挑選的細節,在詩中呈現出來。他在江南吃蟹,吟不出半句詩來唱和,「只吃出了/滿嘴滿手的腥」;在蘇州夜半聽到斷斷續續的古箏獨奏,卻「被抽水馬桶/一陣嘩啦啦的沖序一風景線上的傾斜之歌/鴻鴻水聲沖走」。冷靜地描寫這些氣味與聲響,讓我們忽然置身真實的當下,感受到夢醒的巨大悵惘。
  
  在熟年的心境中,張堃傾訴的,已不是年輕詩人慣見的渴求、戀慕,而每多生命的領悟。但靈光一閃所照見的,往往不是得到什麼,反而是發現失去什麼。猶如留白反襯的手法,以無證有,以毀壞來證明存在,以忘卻、放空,來迎接未知的一切。例如詩人寫他往訪花蓮的和南寺,好不容易攀登至觀世音菩薩的腳前,「卻把上山的因緣/還有要說的話/全都忘得一乾二淨」。此時,鐘鳴不知由何處陣陣響起,從四面八方傳來「蟬聲如交響樂的演奏」!放眼望見靜止的太平洋上「千朵萬朵蓮花/悠悠在海上綻放開來」,這種柳暗花明的發現過程,雖若有所失,卻格外驚喜。如無所失,何來所得?一趟旅程,恰是生命境界意味深長的譬喻。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原來計較太多,只是自尋煩惱。面對老化、退化,張堃用一首〈失物招領〉來排解:「雨傘掉了/天氣終將放晴/老花眼鏡丟了/報紙上的新聞/看看大標題就好」。他還如此調侃失憶症:發生過的不記得,想起的卻是「那段似有若無的往事/原來從未發生過」!人生無從執著,一切都會像「軟片曝光、錄音帶洗掉、記憶晶片刪除」一樣,「瞬間歸零」。然而即使回憶已經消失,還有舊相簿、老唱片、老電影可以喚起某種情感。詩人從33又1/3轉黑膠唱片中聽見的不僅是老歌,而是「沙沙作響的低泣」;從黑白電影中看到的不僅是老故事,而是「回到童年夢境」;還從博物館「怒目睖瞪著」的動物標本中,聽見荒野的風聲、獵人的吆喝聲、以及槍響的回音。一生的恐懼或思戀,在暮年或者斷續、殘缺、傾斜,卻正可讓深藏角落的記憶傾倒出來,斜也斜出了美妙的意外:
  
  身體歪一邊
  輪椅也跟著歪成
  下坡的坡度
  回憶傾倒了
  印象歪到模糊不清
  終至一片空白
  心事的斜角
  又正好切入夜夢的邊緣
  想念的那人
  卻久未在夢中出現
  只偶爾感覺
  踽踽行走的背影
  斜斜閃過
  
  豁達的視野,產生幽默的達觀,足以寬慰自己,鼓舞他人。這種心境,〈螢火蟲〉表達得最為懇切──
  
  夜間從草叢裡飛出
  林木中只有光
  在飛行
  不見自己
  
  每一個自己
  都在微弱的光裡
  就算弱到快要看不清了
  也不用電池
  更不靠別人來發電
  
  光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不靠別人,只靠自己──這是多麼認份、又多麼自得的生命態度。是詩路的自況,也是生命的自覺。張堃證明了,無須尋幽訪奇,最奇最險的,就是尋常事物;而經歷千山萬水,最可貴的,還是誠實地面對自己、述說自己。
  
序二

他的風景遍佈時間─張堃及其詩集《風景線上》⊙楊宗翰
  

  在創作時想像力沒有疆界的華文作家,遇到文學史卻常被強制限定待在某一區塊,譬如中國作家、台灣作家、香港作家、北美作家……。除了一向自居中心的中國大陸,其他區域的華文作家早早便被劃入「海外華文文學」—後面這個標籤彷彿廉價速乾膠,迅速黏上後便難以擺脫,不時發出怪異難聞的氣味。標籤的創造者,當然自認是「海內」一員;被劃入「海外」的作家,則不幸得接受「台港澳文學」這類內與外、中心與邊緣的分類方式。我認為「海外華文文學」、「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乃至近年流行的「世界華文文學」,骨子裡一樣都是以中國為圓心的同心圓架構,始終未曾擺脫事大主義、屬地主義幽靈的糾纏。推崇「世界華文文學」觀念者,嗜談它包括了中國大陸在內的所有用華文(漢語)寫作的文學,以統一的語言來形成精神共同體,是源於中國文學傳統的有機整體。殊不知「有機整體」不過是同心圓架構的「二刷」,「有機整體」也未曾取消「中心」的權威及大欺小、強凌弱的「秩序」。在中心牢固、秩序未改、整體大夢正酣的狀況下,多中心主義、跨越國家界限、以文學想像為疆域……這些恐怕都只是美麗的修辭,後面潛藏著「世界華文文學」這個概念「何新之有?」的尷尬事實。
  
  「世界華文文學」概念既不足恃,可依傍者唯有作家之書寫軌跡。以今日遷移之便利迅捷,漂泊觀光遊學旅居甚至移民皆非難事,要創作者困守一地、穴居終生恐怕才無比困難。強制把作家作品歸類為「北美」、「台灣」、「東南亞」等,只是便宜了研究者,也是對文學閱讀的最大簡化—或者應該說:當文學研究者不再能考究作家生平、探詢詩人行止時,才是閱讀作品的真正開始吧?每當談到這些問題,我都會想到張堃(一九四八—),和他值得慢品細讀的近期詩創作。我說「近期」,是因為他的處女作《醒‧陽光流著》(臺北:創世紀詩社,一九八○)並沒有給我太大的驚喜。這本收錄了他一九六八到一九七三年的創作,之後二十五歲的張堃便歇筆忙於謀生,久不詩矣。一直要到二十七年後,收錄他一九八○到二○○六年間一百一十一首作品的第二部詩集《調色盤》(臺北:唐山,二○○七)問世,其間還經歷了國際貿易事業的經營擴展及高低起伏,與一九八九年舉家移民美國的環境變遷。張堃詩作數量雖少,但因為持續在台灣媒體發表(這比參加詩社聚會、出席活動、常飛回台灣……都重要太多),我倒不覺得他是什麼「天涯詩人」—這個《調色盤》書封折口的文案,很容易誘使讀者混淆了「到世界各地旅行」(生命經驗)與「化各國風景為心境」(書寫軌跡)。我認為後者才是詩人張堃的當行本色,譬如這首〈黃昏登倫敦塔〉:
  
  秋已深
  而暮色再濃就入夜了
  僅只日落的俄頃
  守塔人的背影
  竟也長滿了青苔
  我是否來得太遲?
  
  此詩最末附了一則「後記」說明倫敦塔故事及登塔之感受,我以為不妨刪去,相信亦無礙理解。「巍峨的城堡不語/一如緘默的時間/冷冷的在牆垛上/留下苔癬」,苔癬成了歷史遺留在牆垛上的鞭痕,安安靜靜卻比任何話語更為有力。〈黃昏登倫敦塔〉貌似以詩記遊,實為遙指時間及歷史襲向詩人的重量,手法堪稱上乘。張堃在《調色盤》中,似乎還不能完全擺脫前輩詩人的影響,譬如一九八一年發表於《藍星詩刊》新十二期的〈登樓〉:
  
  樓梯
  是灰塵的路
  一階一階的鋪了上去
  鞋印
  跟著我一路追趕
  對照洛夫一九七○年的現代禪詩〈金龍禪寺〉:
  晚鐘
  是遊客下山的小路
  羊齒植物
  沿著白色的石階
  一路嚼了下去
  
  兩者句型頗為相近,或許張堃是刻意向前輩致敬?倒是同書中另有〈贈魚〉一詩,標明附題為「寄洛夫」,原來是從一尾贈魚啟發聯想,可惜失之於過度落入言詮。《調色盤》一書也收錄了〈遙遠的彩虹〉,一九八五年由樓文中譜曲、當紅歌手王芷蕾演唱並收入由飛碟發行的唱片中。原詩跟因應錄音所修改的歌詞,詩味皆偏清趨淡,不無遺憾。
  
  真的讓張堃在詩壇有紮實重量的,畢竟還是從二○○七至二○一一、五年累積下的第三部詩集《影子的重量》(臺北:釀出版,二○一○)。此時期張堃發表詩作密度遠甚以往,無論書寫母親、懷念父親、思及故舊、描摹今友,都能做到句淡味濃,不時閃現哲思及人生體悟,讓我自二○○七年後對他開始投以關注,最後索性主動邀稿成書。詩人在《影子的重量》裡或懷人、或記友,對紀弦、周鼎、大荒、沙穗、秀陶、秦松、商禽、碧果、張默等人的摹寫,成為張堃近期相當重要的書寫方向。類似題材的探索,還應該包含詩人無緣實際親近、唯靠想像致之的翁山蘇姬、帕華洛帝、達賴喇嘛十四世等。我認為張堃在《影子的重量》裡,其人其詩早已跨越任何「國家」或「區域」疆界,當然「世界華文文學」這個框架對他也無甚意義。這位走過世界多處、流轉各地的詩人,〈散步小集〉彷彿是一則聲明:
  
  曾經奔走於大江南北的腳
  現在漫無目的地走在
  行人道上
  鞋聲輕了許多
  拖在身後的影子卻重了
  
  鞋聲與影子的輕重之間,真是何等妙筆/妙比!詩人此時期更為嫻熟如何尋找歷史罅隙、影中之影:「在拱門的陰影裡/我取出相機/隨意拍下風景明信片上/沒有的斑駁」(〈布萊爾拱門〉)。我以為應該把「漫無目的」及「隨意拍下」,都當作張堃的「態度」—既是對生活的態度,也是面對詩題材的態度。
  
  但漫無目的不代表散漫停滯,隨意拍下也不是從此失焦,收錄二○一二到二○一四年詩作的新書《風景線上》就是最為雄辯的證明。從《影子的重量》以降,懷人、記友的書寫方向在《風景線上》更顯發揮:譬如前者有〈人物素描六幅〉,寫蓉子朵思等六位女詩人;後者亦收錄〈人物素描五幅〉,對象改為陳育虹、利玉芳等五位女詩人。唯靠想像方能致之的,在《風景線上》有〈我擁抱過辛波斯卡〉、〈咖啡館偶遇巴哈〉,以及寫狄瑾蓀的〈在預感中相遇〉:「聽她輕聲朗讀/我為美死去」,我認為三者成績更勝過〈人物素描〉。若再加上書中懷紀弦的〈落幕之後〉、懷周夢蝶的〈瘦至無形〉、悼鄧育昆的〈最後一行詩句〉,此類創作在《風景線上》所佔篇幅不可謂之不大,顯現了張堃近年來對此一書寫方向的鍾情。
  
  除了延續前一部詩集的長於寫「人」,我以為《風景線上》的另一特色,乃是示範了如何以風景書寫「時間」。張堃早在一九七三年就發表過一首〈時間〉,是處女詩集《醒‧陽光流著》裡的佳作:
  
  假如時間是靈魂的生命
  短暫的停留又匆匆的走開
  我們決定跟著離去還是
  駐足?
  
  推開門
  我在出入之間
  許多燈亮起後又相繼熄滅
  陌生的鬼魅一閃而逝
  不知在門裡還是
  門外?
  
  寫這首詩時,詩人才二十五歲。《風景線上》的張堃已經六十五歲了,四十年收穫的不只有閱歷的增長,更是詩藝的精進。諸如:「夢漸漸老去/再老一點/就會返老還童了」(〈兒童節〉)、敘述者看到自己「竟從一幅/黑白電影的海報裡/隱隱地/走了出來」(〈街景〉)、「那人緩緩走入/陳舊的夜景/去和自己重逢」(〈在逝去的鐘點裡〉)等小詩,都是顯例。這部新詩集裡的「風景」,其意涵往往超越旅遊景點或名勝古蹟層級,而是指向更為抽象、非具體之景。譬如〈風景四題〉中有一篇〈雨景〉:「傘下的人撐起/一段灰濛的往事/匆忙走過街頭又回頭/濕淋淋的記憶/斜斜落下」,讀後便知此詩中的「景」已非重點,「事」才是關鍵。往事固然灰濛、記憶可能潮濕,但還是必須面對過去,儘管那裡遍佈時間的皺褶。
  
  張堃這些近期詩創作看似無一處提及時間,其實時間總已(always already)在詩行中潛行,譬如顯然不屬於賞心悅目「風景」的〈無題小詩三首〉:「老人坐在角落/漸漸坐成一尊雕像/他不懂裝置藝術/只在沉思中把出神的自己/化作孤單的風景」。當老人「被藝術」為一尊雕像時,「風景」兩字顯得何等諷刺!跨越六十五歲(在台灣,這恰是退休年齡門檻)的張堃,自編詩集《風景線上》時選擇以〈老人院二帖〉作為全書首篇,理應別具深意。甚至在以記遊為主的第四卷「古鎮同里」,像〈涵江水鄉初晤〉這篇歌詠風景之作,貌似書寫宋朝湖泊、民初巷弄、元代石橋,最終實在寄託詩人的「驚悟」:「為了載負時間的重量/落日還是元代的落日/石橋卻老了」。福建涵江這座橫跨木蘭溪兩岸的寧海橋,在張堃筆下不只是一片風景,而是被詩人之眼視作時間重量的載具。其實讀畢《風景線上》全書便可發現,詩人的風景遍佈時間,直到象徵生命終結的〈墓園一角〉亦復如是:「所有的墓碑/都不說話/沉默如青苔/綠著/碑石上/說不清的斑駁」。一切旅跡遊蹤、感懷寄託、懷人記友,張堃皆力求存詩為證,以「證明我們曾經來過/在短暫/與永恆之間,在寂靜的/回憶裡」(〈北回歸線〉)。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794576
  •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
  • 規格:平裝 / 174頁 / 15 x 21 x 0.8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老人院二帖
1
老人打著瞌睡
他把自己彎成禱告的姿勢
越來越垂下的頭
已經低到不能再低了
他以為
就是
懺悔的最佳方式
 
2
身體歪一邊
輪椅也跟著歪成
下坡的坡度
回憶傾倒了
印象歪到模糊不清
終至一片空白
心事的斜角
又正好切入夜夢的邊緣
想念的那人
卻久未在夢中出現
只偶爾感覺
踽踽行走的背影
斜斜閃過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三日《聯合報》「聯合副刊」
 
 
我擁抱過辛波斯卡
她的美麗
無法用敘述句描寫
必須演出
她的聲音
屬於如歌的吟唱
必須聆聽
她專注朗誦的神情
是她作品的一部分
和她一見鍾情
絕非幻想
就像禁不住想到
波蘭有多遠
想到我擁抱過
她的笑容
她的眼淚
還有詩集裡的體溫
波蘭的距離
就近了
我再次擁抱
她的詩句
這一次,不去思索
詩裡的奧義
只想在寒夜
從她的詩中
取暖
──二○一二年二月十五日《自由時報》「自由副刊」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